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丹通讯员潘岩李斌10月26日,2025年洪湖马拉松开赛。 7400名跑者走过碧波绿岸,用脚步丈量洪湖的生态之美。 2023年底,湖北全面启动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。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改,洪湖“减V磷”成果不断巩固。水质连续11个月保持IV类,总磷浓度明显下降。这片碧水的背后,是湖北生态环保大军的不懈努力。统筹层面的努力,形成了洪湖治理的“生态检查表”,但难点在于“九龙治水”和功能叠加。湖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破解以机制隔阂、凝聚凝聚力。 2024年7月,湖北建立省级洪湖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机制,下设7个专题组和专家组,通过定期会商、协调和工作调度制度,全面推进管理和检查问题的整改。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司,负责协调各专业小组、监督各项工作落实。问题清单、管理是洪湖管理的关键。生态环境部香川兰牵头制定了《深化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清单(2025-2028年)》,系统提出了13类38项重点任务,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应对路径。水生态与环境系NT成为行动的“协调中心”。从安排会议、起草方案到线路交付,他们面临着最困难、最关键的环节。 “我们严格审查每一个计划和每组数据。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周伟介绍,我们管理的每一份报告、每一份规划,都像一张“洪湖生态大检查表”,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数字,都直接关系到“治理方案”是否出台、政策是否可预见、分析是否准确。走遍每一个湖湾,展现洪湖绿岸碧波的战场,不止是一张方寸办公桌,更是每一个湾湾、每一个湾湾、每一个湾湾、每一个湾湾、每一个湾湾的每一个角落。目前,洪湖水环境监测网络已日趋完善:监测点84个,实现了支流入湖、主闸及跨境的全方位监控。为洪湖水系“把脉”。作为洪湖部省联合工作组、省推进机制办成员,省环境科学院“90后”研究员陈鹏长期安置在洪湖。 “前一天晚上我在超市买了干粮,第二天就在湖边度过了一整天。”从盛夏到严冬,他和同事走遍了洪湖的每条河流,探索出一条江汉平原特有的治水新路。管理不断深化,监督也不断加强。省生态环境厅建立了现场督导工作机制,下设两个督导组,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协助指导工作。每次检查结束后,都会生成问题清单并提出整改建议,帮助一线解决实际问题。男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不能因取得一点进展而满足。在“一年有进步”的基础上,力争早日实现“两年出成果、五年大转变”,这群环保勇士继续用脚踏实地的坚持和精准科学的技术。